熱門文章 Blog

個人化運動計畫|保本優先|睡眠與恢復|跑步膝蓋痛怎麼辦

初學者運動如何開始|影片跟著做沒效果|半馬訓練肌力

60 秒狀態掃描|Push/Build/Restore/Recover 分級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28日
別人的課表,不等於你的課表。本文用兩個真實學員故事,說明為何「抄作業」常失敗;並提供「60 秒狀態掃描」與 Push/Build/Restore/Recover 四級路線,教你依體感、時間與目標,設計能長久執行的個人化健康行動。
動機 目標 差別、健身目標設定、行為目標、表現目標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15日
總說「想更自信、想變精實」卻不知從哪開始?這篇用四層架構幫你分清動機與各種目標,教你把一句願望拆成可執行的待辦清單,今天就能開始做。
RPE、RPE 怎麼看、主觀用力程度、主觀用力感受、訓練強度評估、重量訓練 RPE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8日
運動自覺強度 RPE 是訓練強度的「身體內建儀表板」。這篇文章用最白話的例子帶你看懂 RPE 0–10、和 RIR 保留次數的關係,什麼情況要上調或下修;同場加映重量與有氧的實際操作、常見誤判與修正方法,讓你通盤了解 RPE 的用法!
40歲開始運動、40+ 第二人生、習慣養成、動機與自我效能、身分認同轉換、環境設計、家庭支持、久坐慣性、壓力與自我對話、低挫折起步、B計畫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4日
四十歲後想重新拾回運動習慣,卻卡在腦袋想很多:這時候才開始是不是太晚?平常工作太忙?每天下班後太累?這篇不是教你做幾組動作,而是從心理層面打開門:把「設法補救」改成「自我照顧」,用小成功拉回自信,設計支持的運動環境與尋找夥伴,遇到挫折也能有 B 計畫。當你願意對自己做一個小承諾,身體就會回應你:才不會太晚,一切都是剛剛好而已。
運動改善血糖、降血糖運動、餐後走路、餐後走10–15分鐘、間歇走(非HIIT)、RPE 4–6、談話測試、每週150–300分鐘、阻力訓練降糖、久坐每30分鐘起身、運動前血糖安全範圍、15–15法則、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3日
血糖起伏大、醫師叫你動卻不知怎麼開始?這篇給你最實用的三步驟:餐後10–15分鐘中等強度走路、每週2天全身阻力訓練、久坐一族每30分鐘起身動動;這篇文章教你用談話測試/RPE 4–6抓強度,並附上運動前後血糖安全線與低血糖「15–15」處理法則,今天就能安全動起來。
50歲以上、有高血壓/血糖/血脂困擾,醫生叫你運動—but 為什麼呢?這篇文章不教菜單與步驟,專講「原理 + 證據」:運動如何讓血管更有彈性、讓肌肉把血糖當燃料、讓血脂朝好方向走;哪種運動對哪個指標改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9月1日
50歲以上、有高血壓/血糖/血脂困擾,醫生叫你運動—but 為什麼呢?這篇文章不教菜單與步驟,專講「原理 + 證據」:運動如何讓血管更有彈性、讓肌肉把血糖當燃料、讓血脂朝好方向走;哪種運動對哪個指標改善較有感;多久能看到變化;該追哪些數字。文末給你一份「追蹤清單」,幫你把知識變成健康策略。
顯示更多

教練的私房筆記


在鍛鍊身心的路上,真正重要的,不只是力量的成長,

更是與自己建立穩固且溫柔的連結。


「教練的私房筆記」是我每個月親手為你準備的小小分享,

陪你一點一滴,練習把力量與溫柔一起放進生活裡。

訂閱<教練的私房筆記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