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 Blog 

教練隨手記

食物的多重角色
飲食文化與歷史
情緒與食物的關係
為什麼節慶一定要吃特定食物?
食物為什麼能安慰情緒?
飲食行為與文化儀式的關係
食物何時成為情緒的寄託?
理解情緒與飲食的連結根源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6月24日
你有沒有發現,食物總是在我們生命裡的重要時刻出現?不管是開心還是難過,我們總會找個理由圍在一起吃點東西。生日吹蠟燭要配蛋糕、過年要吃年夜飯、考完試就想來碗拉麵慶祝一下;就連心碎的時候,也可能會突然想吃一桶炸雞或一整包巧克力。慢慢地,吃東西這件事,就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了。 那麼,這個變化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
運動時一直打哈欠是正常的嗎
為什麼訓練時會打哈欠
打哈欠是不是代表疲勞
運動打哈欠跟副交感神經有關嗎
打哈欠是缺氧還是壓力
為什麼我運動會打哈欠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6月17日
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,打哈欠是一種身體在進行「自主神經調節」的自然表現。簡單來說,就是交感神經(負責警覺、啟動)與副交感神經(負責修復、恢復)之間,正在進行一種動態的平衡與轉換。 在你打哈欠的當下,你以為是沒精神,其實是神經系統還沒切換過來。 有一項用微神經圖技術進行的研究就觀察到:人在打哈欠的那兩秒內,肌肉交感神經活性明顯下降,血壓下降了5–6 mmHg,這說明——打哈欠的當下,交感神經暫時下降,副交感系統正在接手。 這是一種自然的「神經系統重置」現象,幫助我們從緊繃轉向穩定,更容易進入訓練的節奏。
久坐的生活方式,不只是讓你腰痠背痛,更長期地在消耗你「能夠生活得自由」的能力。像是:肌肉退化,讓你搬不動、走不遠- 心肺能力下降,讓你一動就喘- 平衡協調力退步,讓你容易跌倒或閃到腰- 關節活動度變差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6月8日
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擁有一具可以跑、跳、彎、爬的身體,但現代生活讓這一切變得越來越陌生。當我們不再使用它,它就真的會默默收回這些功能。 運動不是懲罰,是一種回歸。 它讓你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,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選擇權。 別再問自己「我該不該運動?」 真正該問的是:「我希望我的身體怎麼陪我過接下來的日子?」
如果你曾經運動受傷,或是有些肩頸、膝蓋、下背反覆出狀況,可能有人跟你提過「你要不要先做點復健練?」但這到底是什麼?是物理治療嗎?還是只是輕一點的訓練?今天教練就來跟大家聊聊「復健練」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5月11日
如果你曾經運動受傷,或是有些肩頸、膝蓋、下背反覆出狀況,可能有人跟你提過「你要不要先做點復健練?」但這到底是什麼?是物理治療嗎?還是只是輕一點的訓練?今天教練就來跟大家聊聊「復健練」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,誰需要做?主要在練什麼?需不需要教練?以及從傷後恢復到能正常訓練,大概需要多少時間。
進入更年期後,荷爾蒙變化影響的不只是情緒,會受影響的因素還包含睡眠品質、代謝速度、甚至肌肉與骨質的維持。除了運動,更年期的營養也超級關鍵的!不讓自己吃得太「極端」,而是重視對這階段的營養素攝取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5月5日
進入更年期後,荷爾蒙變化影響的不只是情緒,會受影響的因素還包含睡眠品質、代謝速度、甚至肌肉與骨質的維持。以前那種爆汗三十分鐘、隔天還能繼續衝的體力,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消失了。而我最明顯的感受是:「以前可以的,現在做一樣的量卻覺得好累、恢復也慢。」
我們常常會問:「運動要有效果,能不能走捷徑?」  這句話背後藏著的,是一種疲倦、一種渴望快速解答的心情。每天都這麼忙,誰不想一蹴即成、快快看到改變?但現實是—有一點點捷徑,但不是爆汗燃脂、快速瘦十公斤
撰稿人: 茗羕教練 2025年4月9日
我們常常會問:「運動要有效果,能不能走捷徑?」 說真的,這句話背後藏著的,是一種疲倦、一種渴望快速解答的心情。 畢竟,我們每天都這麼忙,誰不想一蹴即成、快快看到改變? 但現實是— 有一點點捷徑,但不是你以為的那種爆汗燃脂、快速瘦十公斤。

教練的私房筆記


在鍛鍊身心的路上,真正重要的,不只是力量的成長,

更是與自己建立穩固且溫柔的連結。


「教練的私房筆記」是我每個月親手為你準備的小小分享,

陪你一點一滴,練習把力量與溫柔一起放進生活裡。

訂閱<教練的私房筆記>